高温轴承

型号查询 X

SIAIF轴承
全部类型

华体会hth登入

您的位置:首页 > 华体会hth登入

EMB将2025年首发量产!最低将搭载至20万左右车型

2025/04/23 华体会hth登入

  今年1月6日,采埃孚宣布与一家全球知名汽车制造商达成协议,将在合同期内为近500万辆汽车配套EMB,成为了行业里程碑事件,进一步引爆EMB的市场热度。

  而3月初,长城汽车与全资子公司精工菲格,共同研发的EMB产品,正式通过了功能安全ASIL D等级认证,获国内首张EMB产品功能安全认证证书,标志着国产EMB进入量产上车倒计时。

  作为目前可见的线日,随着《乘用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技术方面的要求及试验方法》团体标准正式立项,EMB就已经实现了在乘用车领域的标准法规突破。

  “去年9月工信部的《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方面的要求及试验方法》二次征求意见稿,与欧标 ECE R13 的 EMB 修订版保持一致(拟实施日期:2026-01-01),所以中国的法规应该是几乎和欧洲同步落地。总体上看,EMB量产进入市场的障碍基本扫清,迎来了黎明前的曙光。”华申瑞利创始人兼CEO 蔡旭东表示。

  有业内人士透露,目前部分较为激进的车企,正在申请EMB法规实施前的特殊许可,类似于蔚来ET9的线控转向量产,可在法规没有完全释放实施前量产,这一时间节点最快可能在2025年底。

  而从供应商的产品和市场节奏来看,包括坐标系、华申瑞利、京西集团、同驭汽车科技、利氪科技等国内供应商,均已进行两轮EMB冬测,并把量产时间初步定在2025年底或2026年初。

  考虑到国内外Tier 1们在EMB技术、产品、量产节奏等差距并不大,而本土供应商们在成本控制、技术开发周期、服务等方面存在很明显优势,面向中国市场第一波EMB量产契机,具备极强的规模化潜力。

  比如,华申瑞利的EMB已经过两轮冬测,该产品不仅可集成驻车制动功能、内置力传感器反馈单元等,还具备高安全可靠、快速响应、精准控制等特点,满足ASIL-D功能安全,历经220万次疲劳耐久循环,在极限工况电机电控不衰退,制动夹紧力精度达±1%。

  而京西集团去年曾披露,EMB系统方案已获凯翼汽车和悠跑科技战略合作,将于2025年建成全自动生产线月,其还与零跑汽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,在线控悬架及线控制动领域面向全球市场展开长期战略合作,包括EMB。

  另一家国产供应商坐标系的全新纯机电制动系统SEMB,拥有四重冗余安全防护,杜绝液压泄漏风险,系统能力是液压制动的200%;车轮制动力矩响应时间相比液压系统缩短30%,百公里紧急制动缩短2.62米,首批将搭载至东风星海V9 2025年量产。据悉,坐标系还将于3月29日举办发布会,更新最新进展。

  “整个市场对EMB的兴趣和关注非常高,目前坐标系有7-8个客户项目在做开发和验收;今年冬测我们接待了30多家客户到现场体验,从冬测结果来看,EMB的部分核心制动功能,包括ABS、TCS、VDC等,已经全面超越传统液压制动系统的表现。”坐标系CEO颜士富向高工智能汽车介绍道。

  一方面,包括小鹏、岚图、长安、理想等车企,亦对外透露今年或2026年推动L3无人驾驶走向市场,也给EMB打了一针。

  诚然,EMB制动系统取消了复杂的液压管路和部件,使得车辆的制动系统结构更简单,且更易与车辆控制管理系统深度集成,满足L3级及以上无人驾驶对快速、精准制动的需求,能够更好地实现车辆的智能化控制。

  实际上,不管是性能还是成本等方面考量,EMB都是L3的制动执行器最佳选项。

  成本来看,当下EMB的BOM成本,对比不带制动冗余的one box系统,还是稍贵些;而对比带冗余的one box系统,BOM成本则基本相当。

  况且对车企而言,BOM成本之外,EHB还有研发、工艺流程投入,以及液压系统的潜在失效维修保养投入等。因此综合成本来看,EMB 将比EHB系统更有竞争力。

  不过,从现实情况去看,EMB预计在今年底、明年初才量产,早期上车成本预计会偏高,但此阶段车企们更在意的是使用者真实的体验,即能否带来体感差异和品牌加分。

  “从功能和性能角度考量,所有EHB能干的EMB可以干得更好,而且EMB还有很多创新功能和使用者真实的体验,是EHB液压系统当下很难做到的。”颜士富谈到。

  据其介绍,EMB系统的产品架构设计起点,就是线控底盘融合的制动需要,而行业外常常从制动器本身,即EHB技术演变到EMB,缩小了整个EMB系统的切入点。

  诚然,智能汽车的核心是感知决策和执行。从执行的角度来看,线控底盘的核心支撑是,导入域控制器进行整车动态的管理和控制,再加上制动、转向和悬架的执行器。

  因此,从顶层架构考虑,EMB产品的设计要考虑线控底盘的融合,以及基本的工作原理和响应时间协同,这也是纯机电EMB和线控转向等线控底盘技术,在逻辑上的高度契合。

  “基于此,全线控底盘可开发出很多以前没有的功能,所以线控底盘最核心的竞争,肯定是三向融合,但目前还没到这一段时间点,第一波竞争焦点是:谁具备了最好的EMB产品研究开发验证、工业化量产成熟度,第二波才是三向融合的能力。”颜士富表示。

  目前,一套完整的EMB解决方案,包括4个电子制动卡钳(后轴带有EPB驻车功能),1个BCU主控制器,1个BCU冗余控制器,以及1个PFS踏板模拟器。整套系统取消原有EHB的制动主缸、液压管路,通过电机推动制动活塞,让刹车卡钳夹紧刹车盘,实现制动。

  从近两年冬测表现来看,国内EMB的产品一致性、性能表现等,大多宣称可支持量产。上游核心零部件,包括电机、减速器、夹紧装置、卡钳等,产品成熟度和可靠性也能满足量产要求。

  至于各家产品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优势到底有多强,可能还要等EMB真正规模化上车验证,由OEM和消费的人投票。

  “从DEMO的角度,EMB目前的技术优势很明显;从量产的角度,技术方面还有一系列的量产验证需要继续打磨,这是一个关键且必要的过程,预期这样的一个过程应该能够比较快速地进行。”蔡旭东表示。

  另外,EMB作为底盘XYZ三向融合的最后一块拼图,基于转向、悬架的线控化,实现中央软件统一协调,以此来实现更精准的车辆控制、更短的制动距离,将成为车企在底盘域的核心竞争焦点。

  毕竟,线日,蔚来宣布新一代旗舰车型ET9获得工信部线控转向技术量产许可,成为中国首款获得工信部量产许可搭载线控转向技术的车型,也奠定了这一细分市场的规模化量产基调。

  悬架方面,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2024年全年,中国市场(不含进出口)乘用车前装标配空气悬架交付82.40万辆,同比增长44.87%,前装搭载率升至3.90%;截至2024年底,中国市场共有32个品牌的在售车型提供空气悬架前装标配配置。

  有行业专家这样认为,20万左右再往上的车型,会考虑上EMB系统,这是当前EMB的目标价位市场。

  同时,由于空气悬架在2024年已经普及至20万级车型,若该价位车型能够将空气悬架与EMB融合,将整车操控性、舒适性最大化,或许能最先被市场接受和认可。

  尽管从供应链和车企们的动作来看,今年底、明年初EMB量产基本已成定局,目标车型市场也基本明确,但真正的问题是EMB的规模化速度有多快?

  有机构预计,未来5年EMB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,到2030年全球EMB市场规模将达11.8亿美元,核心驱动力来自中国新能源汽车高渗透率。


华体会hth登入